改革前沿: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与发展

来源:网络

状态:连载中

作者:70周年专题

主角: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当然,深圳的招聘并非全部是一帆风顺的。他们在重庆,就遇到了阻力。

当时,重庆一位主管组织工作的女同志,对深圳的这种方式很有意见,她振振有词地提出了意见:

一、只要个人、用人单位、所在单位三方同意就可以招聘,那把上级组织部门摆在什么位置,还要不要组织纪律性?二、什么优惠政策,无非是用物质利益作诱饵,把这里的干部的思想搞乱了,谁负责?三、干部管理的一套制度,可不能随便乱改,否则非乱套不可!

有了这三条“紧箍咒”,重庆的招聘没法公开进行了。于是,刘波只好自己到街头巷尾去张贴招聘广告,招聘办公室也只好设在自己租住的房间里,其行踪,很像是“地下工作者”。

就这样,从1982年起,在中央和省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,深圳每年派出招聘干部工作组,从全国各地择优选用了大批领导骨干和专业技术干部参加特区建设。

另外,深圳还采取商调、选调、借调、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调配干部。

同时,深圳市为了吸引人才为特区服务,在住房分配方面也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。

特区创建初期,市委、市政府就专门在滨河、园岭、通心岭等住宅区留出一批住房,优先安排给公开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居住,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。

就这样,传统的干部管理制度又被突破了一个缺口,从1982年起到1988年,一共有5万多名特区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参加到深圳特区建设的行列中来。

在注重引进的同时,特区政府还特别重视人才培训工作,坚持“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”的方针。

根据特区特点,发挥特区优势,面向特区需要,着眼特区未来,全面规划,统筹安排,建立和健全培训机构,配备专职干部,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人才培训工作。

首先,通过市委党校和市培训中心,举办了各种干部培训班,对具有初、高中文化程度的干部普遍进行专业技术与文化知识培训。

同时,深圳市又选送了一批干部到中山大学、暨南大学等省内高等院校进行培训,系统地学习特区建设所

需要的现代化的各类专业知识。

另外,深圳市还选送了一些干部到香港中文大学学习,为特区培养更多的中、高级专业技术干部。

为了做好技术评定工作,深圳市政府还分别成立了各类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,进行干部技术职称评定、晋升工作。

在深圳市委、市政府的带领下,特区广大干部、职工学科学、学技术、学文化蔚然成风,政治素质、专业和文化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。

特区的人才引进与开发,对特区建设起了明显的作用,促进了特区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“四化”建设。不少引进的人才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,使特区干部队伍在知识化、专业化、年轻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,为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改革前沿: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与发展
返回顶部